索引号: | 001003148/2020-01907 | 主题分类: | 医保类 |
发布机构: | 省医保局 | 公开日期: | 2020-06-16 |
信息来源:省医保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9-11-06
2019年7月1日,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自2019年8月1日起施行。现就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开展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医疗保障制度尚在逐步建设过程中,公立医疗机构收入中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偏低,而药品、耗材及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用高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从13家在杭省级医院2018年收入构成看,医疗服务收入占29%,药品收入占36%,耗材收入占17%,检查检验收入占18%;药品耗材、检查检验的收入占七成,而真正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和专家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只占三成。这样不仅造成药品、耗材的浪费,而且对老百姓的健康也有不良影响。同时,医生培养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职业风险高,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从医。因此,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通过压缩不必要的药品耗材使用量、控制不必要的检查检验腾出空间,提高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改善医疗收入结构,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改革方案。
二、制定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发改价格〔2016〕1431号)
3.《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浙政发〔2016〕19号)
三、改革方案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一是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二是结构调整,通过压缩不必要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量、控制不必要检查检验等腾出空间,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三是有升有降,降低偏高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提高偏低的技术劳务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四是逐步到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腾一次、调一次,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二)总体目标
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省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鼓励其开展高难度手术,优化病种收治结构,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政策;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比,降低药品、医用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比;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医院建立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内在激励机制。
(三)实施范围
在杭13家省级公立医院,其他省级公立医院按照属地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执行。
(四)主要举措
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的路径,为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和省财政厅下达的2019年度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主要目标任务,科学设定各医院年度医疗总收入、增长额、增长率控制线,与省级公立医院签订责任书,落实医疗总费用控制达标情况与各类评先评优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挂钩措施。
二是有效腾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空间。要求各省级公立医院着重向使用环节要空间,通过压缩不必要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量、控制不必要检查检验等腾出空间。按照改革后医疗服务项目提价增加收入部分的1.1倍确定各医院承诺腾空间量。各医院据此制定按项目、按时间的详细计划。提价增加收入部分先上缴专户,经考核合格后返还医院。
三是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在我省6049项医疗服务项目中,本次改革涉及11类、938项,其中价格提高项目879项、价格降低项目59项,重点提高与省级医院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体现专家技术价值、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项目和部分麻醉类项目等,降低部分检查、检验项目,取消可单独收费医用耗材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是强化医保政策衔接。医保支付范围内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提价部分按原支付比例由医保基金支付,并制定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确保总体上不增加患者负担。
五是加强全程监管。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实行动态监测和预警,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措施推进改革。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及时跟踪监测、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研究处理社会反映的问题。
链接: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